首页 > 诗文 > 佚名的诗 > 摊破浣溪沙·五里滩头风欲平

摊破浣溪沙·五里滩头风欲平

[两汉]:佚名

五里滩头风欲平,张帆举棹觉船轻。柔橹不施停却棹,是船行。

满眼风波多闪灼,看山却似走来迎。子细看山山不动,是船行。

摊破浣溪沙·五里滩头风欲平鉴赏

 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抒情小词,它写的是狂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

  词一开头就说”五里滩头欲平,张帆举棹觉船轻”。五里滩,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,“头”是方位词,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。帆船是需要借助力的,乘破浪,船走得更快。但这种必须是顺。如果吹来的是旋,或逆,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帆船前进,而且还会带来危险,所以是不能张帆的。在五里滩以前,船夫们遇到的显然不是顺。他们经过一场和狂恶浪的搏斗以后,观察到势将要平息,也就是“欲平”了,就上扯起帆来。在这个当儿,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,却产生了“觉船轻”的感觉。“棹”,桨板,举棹就是打桨板。既然力可以代替人力,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,于是,便“柔橹不施停却棹”吧。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,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。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,安在船梢或船旁,GRE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用人摇动,它会象鱼的尾和鳍一样,通过拨水,产主推动力。“施”,使用。写到这里,船夫们的轻松愉快感情,一下就传达出来了。

  在紧张的劳动过程中,是没有空闲时间来欣赏船外的美景的,但在劳动之余,船夫们不仅轻松,而且欢快,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。“满眼波多闪灼,看却似走来迎。”“闪灼”,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。狂过后,乌云也散开了,上文说“欲平”,是还有些,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,波光粼粼。这时两岸的呐,看上去挺有趣过的,它们似乎很好客,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。但是,是不会走动的。子细(仔细)看看,确实没有动啊。那么,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哦,那不过是因为船走得快,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“走来迎”的感觉罢了。

 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“是船行”作结束,它不仅起一个叙述作用,而且还象船夫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,余音袅袅[niǎo],久久回荡在青绿水之间。

佚名简介

唐代·佚名的简介

...〔 ► 佚名的诗(421篇)

猜你喜欢

七月六下夜月下孤饮作

卢青山

月光入户欲邀吾,惊吾睡眼抚吾须。我不能饮不能辞,杯盘列列小风池。

我出月色转炽烈,云中转出金橘洁。淡宕依回若有语,又羞语切拖云隔。

春词二首

宋代张嵲

无复余声到耳边,衡门不闭亦萧然。

风枝鸟语皆无赖,每向春晴聒昼眠。

西湖留别

唐代白居易

征途行色惨风烟,祖帐离声咽管弦。翠黛不须留五马,
皇恩只许住三年。绿藤阴下铺歌席,红藕花中泊妓船。
处处回头尽堪恋,就中难别是湖边。

晚渡

许相卿

压水云欲堕,吞江虹未收。野人聊自适,吹篴满沧洲。

铜雀妓

明代袁凯

流尘拂还集,絜糒俨然陈。

歌吹自朝暮,君王宁复闻。

武功驿留题

宋代李新

雾捲马蹄尘自起,东风送渡咸阳水。故园花木绿成围,犹向关中见桃李。

闻道春前雪最深,行人僵死薪如金。羲和不肯为日驭,潜入北海分幽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