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俞泣杖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ó yú qì zhàng
基本解释伯俞:古代孝子名。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。
出处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毛义捧檄,为亲之存;伯俞泣杖,因母之老。”
伯俞泣杖的典故
相传古代有名的孝子伯俞犯了错误,他的母亲拿拐杖打他,伯俞哭了,母亲觉得奇观,问他为什么哭。他说:“以前我犯错时你打我,我感觉到痛,如今你老了,不能打痛我了。是我不好,还让年迈的你为我操心,心中有愧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伯俞泣杖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拉帮结伙 | 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君子之交》:“看着同学三三两两地闲聊天,拉帮结伙地搞活动,就好像一支行进中的浩荡队伍单把我抛撇在外头。” |
一寸丹心 | 宋 杨万里《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》诗:“向来百炼今绕指,一寸丹心白日明。” |
苦尽甘来 |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四折:“受彻了牢狱灾,今日个苦尽甘来。” |
有胆有识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回:“金羽妹子,绝世聪明,有胆有识,今年也是七岁,可怜有才无命。” |
翻箱倒柜 |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:“翻箱倒笼,满屋寻一个遍,那有些影儿。” |
着手回春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,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 |
众喣山动 |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 |
乐道好古 |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 |
藏形匿影 | 《邓析子 无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无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