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语通a>成语词典名不正,言不顺名不正,言不顺的故事

名不正,言不顺的成语故事


名不正,言不顺

拼音míng bù zhèng,yán bù shùn

基本解释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”


名不正,言不顺的典故

春秋时期,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,再次到达卫国时,卫国政局发生重大改变,卫出公赶走父亲而即位,孔子认为这是“名不正,言不顺”。大夫孔悝拿出一堆金币要孔子为卫出公正名,说卫出公名正言顺。孔子严正地拒绝他的要求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名不正,言不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混世魔王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我有一个孽根祸胎,是家里的混世魔王。”
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 吕振羽《简明中国通史》第九章:“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,品质却是最恶劣的。”
故家乔木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说:“故家乔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这灯,我县里没不第二副。’”
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皇子诞育,普天同庆,臣无勋焉,百猥颁厚赉。”
阿世取容 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”
暴发户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城里的大官大府,翰林、尚书,咱伺候过多少,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,在咱面上混充老爷!”
心灰意冷 清 梁启超《湖南时务学堂学约》:“非有坚定之力,则一经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
杜绝言路 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操欲迷夺时明,杜绝言路。”
安安静静 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5回:“只见匡胤睡在床上,安安静静,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。”
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可见元宵之夜,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,不一而足。”